言情小说笔趣阁 > 梵罂行 > 第23章 秦京书院

第23章 秦京书院


四月初八,可是个大日子。

        秦京书院考核一事正式拉开序幕。

        秦京书院是开国帝后连同苏家共同创建的,开辟了男女同校的先河,更是为女子地位上升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秦京书院的考核更是严格,进入书院学习的子弟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平民百姓一律平等,只看各方面有无达到学院要求。

        取得好成绩的学生会拥有入朝为官的机会,不必参加科举考试,若是得了大人物的赏识也可以去做幕僚,全凭学生意愿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辆低调而不失奢华的马车缓缓碾过青石板路,停在古朴厚重的书院大门前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身红衣的公主殿下直接跳了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做人本以为她会直接往里走,不成想秦罂落回转身子伸出了一只素手,丝毫不掩饰亲近之意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见车帘又打开,伸出了一只纤纤玉手,缓缓搭在了那只素手上,十分养眼。

        司梵身子骨向来不好,体力也是极差,便借着秦罂落的力道缓缓下了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见过国师大人、公主殿下,里面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我们没来晚吧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没、没有。”带路的小厮有些紧张一直低着头,听到秦罂落询问更是涨红了脸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罂落与司梵都不是拖沓之人,不多时便到了正厅。

        该到的大多也都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罂落扫了一眼,啧啧,这秦京书院面子够大呀。

        入座还没半盏茶的时间,秦京书院的院长便到了,并对监考官们发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讲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三年一度的考核每一次都会举办得极为盛大,更是有一个名字——京试。

        京试,惊世,足以见得朝廷的重视。

        文院长虽然向来神龙见首不见尾,但是每逢京试必会出现他的身影。

        京试足有十天之久,而这位文院长更是从未缺席,而反观其他家族甚至皇族,大人物只是在第一天和最后一天到,而其他时候大多是令心腹留意是否有才子才女,能否为家族或者朝廷带来好处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罂落与司梵都是“监考官”,司梵的“监考官”名头是秦帝给的,而秦罂落的则是亲自去找秦帝讨要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说起来,京试还是她们首次参加呢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三年前从秦罂落在北境驰骋沙场,司梵则是因病去了南方休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诸位大人请移步,京试快开始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秦罂落挽着司梵的手臂,凤眼中的凌厉悉数化为柔和:“走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考核内容分很多方面,但又考虑到考生的融会贯通能力,便将类似的组合到了一块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第一日,主要是开幕以及策论笔试。

        策论笔试,顾名思义,就是考生将对目前某一事件的看法写下来,再由考官批阅,为之后的策论辩驳做铺垫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铛!”

        主考官亲自敲响了铜锣,并宣布策论笔试的考题:“本次策论笔试,共有三道题目,现启封分发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一众学子安静下来,专心等待着发放题目。

        秦京书院男女同校,而且崇尚术业有专攻,因材施教,故并没有让所有的学子都去参加考试。

        夫子们根据学生的特长,让他们参加不同的考试,当然这也看重个人意愿,给本人点头了才能参加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策论则是几乎每一个学子都会参加的,考场便分成了多个,监考官负责监考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这都是随机分的,所以很不幸地,秦罂落并没有如愿以偿地与司梵同监一个考场。

        秦罂落与一位看起来十分严肃的夫子监考第三考场,而司梵则与一位有着山羊胡的老夫子监考第七考场。

        题目一分发下来,监考官们手中也有一份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学堂之设,其旨有三,所以陶铸国?造就人才,振兴实业。国民不能自立,必立学以教之,使皆有善良之德,忠爱之心,自养之技能,必需之知识,盖各国所同,匈奴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,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。讲求政治,法律,理财,外交诸专门,以备任使,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。分设农、工、商、矿诸学,以期富国利民,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。三者孰为最急策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周礼言农政最详,诸子有农家之学。近时各国研究农务,多以人事转移气候,其要曰土地,曰资本,曰劳力,而能善用此三者,实资智识。方今修明学制,列为专科,冀存要术之遗。试陈教农之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晋武平吴以独断而克,苻坚伐晋以独断而亡;齐桓专任管仲而霸,燕哙专任子之而败,事同而功异,何也?”


  (https://www.yqwxw.cc/html/50700/50700249/3022618.html)


 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www.yqwxw.cc。笔趣阁手机版阅读网址:m.yqwxw.cc